广西应急规范性文件 > 正文阅览
转第
下载
保留字段信息
页面宽度(px):

页面宽度范围为200至2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南宁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法宝引证码】CLI.14.6893773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南宁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桂发改交通〔2023〕244号


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你委《关于上报南宁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请示》(南发改报〔2023〕179号)收悉。经委托第三方机构审查,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报来的南宁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

  项目名称:南宁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

  项目代码:2207-450000-04-01-908651。

  项目法人: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工程建设规模

  南宁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西起三津站,东至天池山站,线路全长28公里,均为地下线。设置车站21座,其中换乘站11座,分别为三津站、华南城西站、横岭站、五一立交站、福建园站、区人民医院站、三中站、埌西站、会展中心南站、埌东客运站、中医仙葫院区站。设置盘古车辆段。与5号线、3号线分别共用仁和主变电所、荔园主变电所。与1号线共用控制中心。

  三、主要技术标准

  (一)正线数目:双线。

  (二)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区间正线一般地段350米,困难地段300米;出入段线、联络线一般地段200米,困难地段150米;车场线150米。

  (三)线路纵断面最大坡度:区间正线一般地段30‰,困难地段35‰;车站2‰。

  (四)最高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

  (五)牵引种类:电力牵引。

  四、经济运量和行车组织

  (一)设计年度。初期2030年,近期2037年,远期2052年。

  (二)经济运量。单向高峰最大断面初、近、远期分别为1.28万人/小时、2.25万人/小时、3.12万人/小时。

  (三)行车组织。初期最大行车密度15对/小时,近期最大行车密度24对/小时,远期最大行车密度27对/小时,系统设计能力按照30对/小时设计。初期采用单一交路,近、远期采用大小交路。

  五、线路方案

  线路以三津站为起点,沿华南大道向东下穿沙井大道后转入锦富路、五一路、江南大道,下穿邕江后转入桃源路、双拥路、桂春路,下穿竹排冲后转入越秀路、桂雅路、桂花路、民族大道、仙葫大道,终于天池山站,线路起终点预留未来延伸条件。

  六、车辆、限界及轨道

  (一)车辆。采用B型车,初、近期采用4/6辆编组,远期采用6辆编组;初期配属车辆4辆编组22列/88辆、6辆编组11列/66辆。近、远期结合系统能力和线路延伸确定配属车辆规模。

  (二)限界。主要包括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与设备限界之间净距一般不小于0.2米。

  (三)轨道。轨距1435毫米。正线、配线、试车线采用60千克/米钢轨,车场线采用50千克/米钢轨。正线、配线采用ZX-3型扣件。地下线、隧道出口敞开段采用桁架双块式轨枕整体道床,地面线采用碎石道床。正线、配线、试车线采用9号道岔,车场线采用7号道岔。

  七、土建工程

  (一)车站建筑和结构。均为地下车站,采用岛式站台。其中两层岛式站台车站15座,三层岛式站台车站4座,三层叠岛式站台车站1座,五层岛式站台车站1座。站台有效长度120米;站台宽度按设计客流量计算确定,不小于11米。车站结构采用箱形框架结构。换乘车站预留换乘接口条件。

  1.三津站。起点站,位于华南大道与三津大道交汇路口,地下两层双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与规划4号线延长线换乘。车站为远期小交路折返站,设置折返线、单渡线和与4号线延长线的联络线。

  2.华南城西站。位于华南大道与同乐大道交汇路口,地下两层双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与规划8号线换乘。车站设置与8号线的联络线。

  3.华南城东站。先行实施站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南宁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华南城东站初步设计的批复》(桂发改交通〔2022〕1036号)已批复。

  4.横岭站。位于锦富路与富成路交汇路口东北侧地块内,地下两层双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与规划11号线换乘。

  5.五一立交站。位于五一路西侧地块内,地下三层双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与5号线换乘。车站设置单停车线。

  6.新屋站。位于五一中路与五一路北四里交汇路口,地下两层单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

  7.市二医院站。位于五一东路,地下两层单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

  8.福建园站。位于五一东路与星光大道交汇路口西侧,地下三层双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与2号线换乘。车站设置单渡线。

  9.区人民医院站。位于桃源路与新民路交汇路口东侧,地下三层双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和局部盖挖法施工,与规划SO线换乘。

  10.唐城路站。位于桃源路与唐城路交汇路口,地下两层单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

  11.医科大一附院站。位于桃源路、双拥路与江津路交汇路口东侧,地下两层单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

  12.三中站。位于双拥路与青山路交汇路口东侧南湖公园内,为地下两层单柱双跨岛式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设置双停车线。

  13.埌西站。位于桂春路与金湖南路交汇路口,地下三层双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与3号线换乘。

  14.会展中心南站。位于越秀路与会展路交汇路口,地下五层(局部六层)双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与规划8号线换乘。

  15.青秀路站。位于越秀路与青秀路交汇路口,地下两层单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和局部盖挖法施工。车站设置单渡线。

  16.合作路站。位于桂雅路与合作路交汇路口南侧,地下两层(局部三层)单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

  17.市科技馆站。位于桂花路与铜鼓岭路交汇路口,地下三层(局部四层)双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

  18.埌东客运站。位于民族大道与枫林路交汇路口西侧,已与1号线车站同期建设完成。

  19.林里桥站。位于仙葫大道与林里桥路交汇路口,地下两层单柱双跨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设置出入段线连接盘古车辆段。

  20.中医仙葫院区站。位于仙葫大道与开泰路交汇路口,地下两层双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与规划S0线、7号线换乘。车站设置出入段线连接盘古车辆段。

  21.天池山站。终点站,位于仙葫大道与莺歌路交汇路口,为地下两层单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设置双停车线。

  (二)区间隧道结构。五一立交站配线段采用明挖法和矿山法施工,区间下穿5号线车站段、埌东客运站以西局部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埌东客运站以东局部区间采用明挖法施工,车辆段出入段线采用明挖法和盾构法施工,其余正线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八、机电设备

  (一)供电系统。采用110千伏和35千伏两级电压供电方式,接入仁和、荔园主变电所。设置三津站、华南城东站、五一立交站、市二医院站、区人民医院站、三中站、会展中心南站、合作路站、埌东客运站、中医仙葫院区站、天池山站牵引变电所11座,盘古车辆段牵引变电所1座。接触网供电电压采用直流1500伏,地下线路采用刚性接触网,地面线路采用柔性接触网。

  (二)通信系统。包括专用通信系统、警用通信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三)信号系统。包括正线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维护监测系统和车辆段信号系统。其中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计算机联锁子系统、列车自动运行子系统、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车辆段信号系统包括车辆段ATS设备、车辆段计算机联锁设备、信号集中监测设备、试车线设备、维修和培训设备等。

  (四)通风空调系统。包括隧道通风系统、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空调水系统、车辆段建筑物通风空调系统等。通风空调系统设备采用中央控制、车站控制和就地控制三级控制,就地控制具有优先权。

  (五)给排水及消防。车站生活、生产给水系统及消火栓系统以市政自来水为给水水源。排水系统包括地下站污水系统、地下站废水系统、地下区间废水系统、地下区间洞口雨水排水系统等。排水采用分流制。

  (六)动力照明。包括动力配电、照明及照明配电、动力与照明设备控制、接地与防雷等。低压配电及动力照明采用TN-S制式,按负荷分级原则进行配电。

  (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中央级设备、车站级设备和现场级设备组成。采用两级调度管理、三级监控模式。

  (八)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包括中央级系统、车站级系统、现场控制级系统、全线传输网络系统、维修系统等。

  (九)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央级、车站级两级管理,中央级、车站级和现场级三级控制。

  (十)自动售检票系统。采用联乘票价,计程计时、全封闭式的票务管理制度,包括清分及多线路中心、车站计算机系统、车站现场设备、车票等。

  (十一)站台门系统。全封闭式站台门,每侧站台设置站台门24道。

  (十二)自动扶梯、电梯。自动扶梯采用公交重载型自动扶梯,名义速度0.65米/秒;电梯采用无机房电梯,提升速度1米/秒。

  (十三)门禁及安检系统。门禁系统包括线网授权系统(已实施)、线路中央级系统、车站级系统、现场就地设备等。门禁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分级控制方式。门禁及安检系统接入安防集成平台。

  (十四)自动灭火系统。地下车站及附属建筑物的重要电子电气设备用房采用自动灭火系统,包括存储输送灭火介质的管网子系统和探测报警的控制子系统。

  (十五)防淹门。具有中央、车站和就地三级监视和车站、就地两级控制功能。

  (十六)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包括线网云平台、上层传输网及骨干光缆网、网络化运维平台、网络化乘客服务平台、线网安防平台等。

  九、车辆段

  盘古车辆段位于南宁市青秀区那安快速路、盘古路、凤岭南路交汇区地块内,南北走向,总建筑面积195360平方米。可供配属车辆停放、整备、定修、检修,具备维修行政、技术管理、后勤保障、物资储备、警务执勤等功能。

  十、工程工期

  总工期54个月。

  十一、工程概算

  (一)总概算。总概算为1942792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28162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71262万元,基本预备费82644万元,专项费用207257万元。与1号线同步实施的埌东客运站概算28244万元以及华南城东站概算29988万元已纳入总概算。

  (二)资本金及资金来源。资本金777117万元,占总概算的40%,由南宁市财政投入。资本金以外的资金由项目单位通过银行贷款等多渠道筹措。

  十二、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充分论证线路下穿铁路等重要设施、医院等敏感建筑以及邕江、竹排冲、那平江的技术方案,优化施工图设计,完善轨道减震、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等措施。

  (二)研究稳定未来线路延伸增设停车场方案,尽快落实停车场选址用地,与自然资源部门做好规划衔接。

  (三)加快停车场TOD规划研究,尽快确定开发模式及设计方案,稳定盖下工程设计和条件预留。加快线网云平台、换乘线路合建、区间轨道配套、沿线道路整治等同步实施工程前期工作,加强资金筹措,确保同步到位、同步实施。

  (四)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做好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管理,确保质量安全。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防洪、防灾、消防、人防、应急等安全措施,强化应对洪涝灾害等极端情况的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五)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和造价水平。按要求落实资本金,严禁以债务性资金代替财政资金。通过物业开发等提高项目收益,研究制定运营补亏政策和措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接收领导干部插手工程建设廉政监督信访举报电话:0771-2328688;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接收领导干部插手工程建设廉政监督信访举报电话:0771-12388。收信地址: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邮编:530028。)

  附件:南宁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概算表.doc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4月6日